大概是去年底upgrade了自己的咖啡習慣。學會了手沖,開始知道Hario, Kalita這些品牌。去北海道時也冒著大雪逛到一家Kalita的專賣店,店員請我們試喝,外面飄著大雪,不會說日文的我們用粗淺的語言溝通心裡的溫暖。
從以前的味覺盲目到現在至少還會有些微的品嚐,開始會說這支豆子偏酸、偏苦。
也許是自己來自中產階級家庭,較昂貴的東西用起來都會有種距離感,同時也擔心自己變得高傲,由奢入檢難,回不到以前單純的美好。
經歷過手沖之後有時候還是會喝非常普通廉價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可能是麥當勞早餐附的,或是順手到7-11買的拿鐵或是咖啡豆老闆說喝那種咖啡如同自虐的星巴克。上星期去逛大潤發竟然發現有在賣Folgers,第一個畫面是以前在美國當窮學生的時候都喝這個,第二個畫面是電影 《謀殺綠腳趾》 The Big Lebowski裡面被拿來裝骨灰。自從那部片之後無法再以一樣的眼光看自己習慣的咖啡。
雖然真的比不上手沖,但一直在想為什麼對廉價咖啡有種心軟的感覺。好像那種廉價的味道提醒自己某個年代,某個狀態。
廉價咖啡讓我想到以前窮到不行的日子,硬是要享受生活品味的感覺。簡單的滿足,有勝於無,在已經拮据的狀態裡,沒有去想生活是偏酸、還是偏苦。就單純只是去找到當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