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子上我不是一個愛運動或戶外的人。節食對我來說很困難,我不是那種可以餓肚子瘦身的人,從小我就蠻好養的,不太挑食。不像有些人運動是天性,隨便出門都可以運動,我的底子是宅、室內、文靜的,家庭也不特別戶外,所以養成運動的習慣這件事其實需要徹底的重灌自己的腦跟生活習慣。
我從來都不是相信意志力的人,因為純粹靠意志力堅持的事情都不持久。唯一的方式可以改變生活就是用Hack的。回想一下我這一兩年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的方式:
1. 列出所有自己家裡周圍可以獨立完成的運動:
我住的地方是蠻方便的,可以到學校跑操場、游泳、到河濱騎車、公園慢跑、也有健身房等。某一項目膩了可以換別項。
2. 確定工具完整,製造方便:
之前一直很想慢跑,怎麼跑就是覺得麻煩、不習慣,不知道東西如何攜帶。後來投資了一雙慢跑鞋跟腰包之後東西抓了就走。原來我不是不喜歡慢跑這個運動,是工具不對。 現在每個運動的項目我都會有個固定的工具跟系統,例如游泳就是用這一個包、登山戶外就是這個包、騎車就是這一套衣服、等。在運動fu來的時候減少自己的思考,減低自己從想運動到出門之間的門檻。
3. 結合自己的興趣:
像單車這項運動我覺得很喜歡原因是因為他是運動,同時也滿足我對機械、零件與設計的興趣。現在我最喜歡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邊慢跑或騎車聽Podcast,就是預錄好的廣播。看我當時對什麼感興趣,什麼主題都有,例如很多自己正好在讀的書也都有作者訪談,出去運動邊聽Podcast有種健身又補腦的感覺,到最後變成去運動其實也只是給自己理由聽音樂或廣播,其實也很好。
4. 結合自己的生活:
現在可以的話到台北市區內不會太遠的地方我會儘量用走的或騎單車,ubike也可,而且還會刻意挑自己沒走過的路。因為這樣在都市巷弄裡面有很多新奇的發現,新的咖啡廳或店家,上次還發現一家專做袖珍的工作室,跟老闆小聊了一下。
5. 花點小錢投資:
上述的有些運動是需要費用的,例如游泳、或是一些衣著或運動周邊的採購,但並不大,而且這個費用寧願投資在健康,也不要花在生病上。
6. 飲食習慣改變:
現在儘量會減少白飯醣份的攝取量,也會稍微看一下食物包裝上面的卡路里數,改喝零卡可樂。其實比較常運動自己就比較會注意這些東西,會自動用運動時間去轉換卡路里,例如如果我吃這包洋芋片可能需要騎兩個小時車之類的。這點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做更好,我現在的心態比較是為了減少自己吃廢食的罪惡感而去運動,但也不啻是個動力...
目前大概從前幾年在美國的高峰體重78Kg到目前幾年都可以維持在65上下,體力也覺得比20歲的自己還好。改變生活習慣這件事感覺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例如語言學習,我從來都不覺得每天「強迫」自己會持久。關鍵就是要欺騙自己的惰性,到一種製造一種「不小心」就會運動到的可能性,即便當天忙碌還是有基本的活動量。